兰州财经大学 兰财论坛

标题: 应用技术大学的职责与使命 :服务创新、致力创业——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秋季分论坛综述 [打印本页]

作者: hacksee    时间: 2016-10-16 23:08
标题: 应用技术大学的职责与使命 :服务创新、致力创业——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秋季分论坛综述
点击上方“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可订阅哦!作者简介刘志刚: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顾永安:常熟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2015年11月25-26日,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秋季分论坛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此次分论坛的主题为:服务创新、致力创业——应用技术大学的职责与使命。围绕这一主题,大会进行了主场报告、专家演讲,并分“拥抱‘创’时代,教育发展新十年”“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分享”五个专场展开交流研讨。论坛共收到论文4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及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近20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本文旨在通过对论坛相关主题发言及提交论文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概述和评析,梳理各高校、企业等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形成共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次论坛开幕式上,围绕应用技术大学的责任和使命这一主题,论坛主办方及承办方代表作了大会主场报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其主场报告《预见未来 勇敢前行》中,回顾了我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历程,强调高校转型发展要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走开放融合发展之路、加快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当下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明确自身使命,坚持创造价值的导向,坚持应用导向的创新发展。他指出,校企合作不能被简单的看成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或者一个企业的公益事业,校企合作中更要强调互利共赢。高校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就没有分享价值的权力,必须自力更生构筑一个具有融合性、集成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平台,把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落实到整个人才培养的流程中间,统筹思考学科教育、继续教育、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社会服务功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自身的一个优势,获得政府与行业、企业的支持,进而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常熟理工学院院长朱士中作了主题为《理念与实践:应用型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场报告,以实践、融合、转变等关键词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其核心观点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他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结合或者说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应用型人才应用培养过程之中,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中必须重视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特征,只有当创新创业的行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课程体系相衔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和创新精神的就业者。另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层级化的引导和推动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的融合可发挥很好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观念的引导,二三年级学生主要是能力的积累,高年级学生则是真刀实枪的应用实践,让每个层级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都能够找到他所对应的平台。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延生在其报告中提出“教育发展新十年”的概念。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两扩即扩建、扩招时代已接近尾声,一个以两业即就业、创业为特征的时代已经开始,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也将从过去的以两扩为使命转为以服务两业为使命,也即是服务学生更好的就业、创业,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十年将是产教融合协力共同创新发展的新十年。他强调,大学生‘双创’的核心是要创新,大学生创业需要训练和引导,但其最终落脚点一定还是创新。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关于政、校、企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认为在当前的转型创新阶段,创新的路径有很多种,校企合作有很多着力点,可以通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来实现不同的分工,发挥政、校、企各自的长处,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而企业的创新发展如何跟高校专业建设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让有创业能力的人实现成功创业,则是今后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总经理姜善永作了主题为“产学研创深度整合,打造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报告。他阐述了中兴通讯对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战略”支撑中国经济重构的三大战略的理解,指出创新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驱动手段,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围绕“开展应用技术科研”“服务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师资培养”“企业化运营机制”“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等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内容,强调应该改变校企间过去单一方面或单一角度的产教融合形式,致力实现校企间全面而深入的合作,达成多维度共赢的局面,并希望未来校企之间可以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开展多层次深入合作,推动传统教育模式向互联网+教育生态模式升级,组织一切资源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常熟理工学院顾永安教授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报告中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置身于国家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之中,不能仅仅就创新创业教育谈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立足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拓展视域、开拓思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转型创业的实践经验,高度重视“创业型反应”,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外在环境和内在发展的变革需要,敏锐地捕捉和分析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积极寻求和实现使学校精神理念、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等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协调一致的内部变革,而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在向应用型转型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还要逐步培育具有院校特色的大学创业文化,形成“反对平庸、追求卓越;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创新创业,争创一流;敢于超越,后来居上”的创业精神品格和创业文化氛围。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把双创教育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在研究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论坛期间,许多参会代表以自己所在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为例,分享交流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双创教育措施和模式。黄淮学院牛耀堂教授作了题为《黄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从六个方面介绍了黄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他认为,首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做到五个融入:融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实现培养方案加创新创业;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加创新创业;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建设加创新创业;融入实践活动,实现第二课堂加创新创业;融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工作加创新创业。其次是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做到机构加载体,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第三是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做到众创加微创,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第四是建设双能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做到群体加骨干,加强教师培训。第五是支持教师投身创新创业,做到专业加企业,建立起教学、科研与创业创新之间的耦合机制;第六是扶持学生创新创业落地结果,以项目加团队为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培养青年创客,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常熟理工学院冀宏教授等人在提交的参会论文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应用型属性,应有型人才需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统一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章认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能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要的、主动服务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具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特征,以教学为中心建设“用以致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服务为依托搭建条线协同、产学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产出为核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兰州财经大学王学军教授对兰州财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方面的工作作了介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总体架构由教学团队、实训学生、实训室三方面组成,运营机制首先是培养创新思维,然后再进行能力训练,最后到企业的运营模拟、项目评估、项目孵化。通过创新能力实训、企业运营实训、创业成果展示和创业企业孵化等八个实训环节,进行全流程、体验式、多环节、重实践的创新创业路径模拟,实现创新创业意识、素质、能力的有效拓展和深度融合。白城师范学院曲殿彬教授提交了论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式与经验》。他在论文中介绍了该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实践做法:以课题研究为先导推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明确创业教育组织、政策、制度为保障全面推进创业教育;以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为载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赛事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以宣传媒体为中介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以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为导向,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西安外事学院陈爱民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西安外事学院建立“区分三个层次,构建三个模块,注重三个结合”、全程“孵化链模式”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举措。“三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普惠教育+创业人才重点培育+创业精英提高教育”三个层次;“三模块”的教学方法即创建“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实践训练”三模块相衔接的教学法,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结合”的教学氛围即内容的点与面结合、专业与创业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为学生点燃创业激情。同时创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训实践体系的“双元”与课堂理论教师和企业家导师的“双师”相结合的双元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搭建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业教育孵化链平台;建立“校内+校外”创业实践教育机制等。遵义师范学院曾伯平教授提出了类似的包括普及层、创新层、孵化层在内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三层次架构方案。其中,普及层以创客空间为支撑,由创新创业课程、就业沙龙、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辅导和创客空间的系列活动组成,通过宣讲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层以实训中心为支撑,通过创新创业导师指导,让通过普及层的教育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进入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训中心进行实践,形成产品样品或作品雏形,达到小试目的;孵化层以科技园为支撑,对通过小试的产品或作品,结合市场调研、考察论证和风险评估后,使其中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作品进入大学科技园孵化培育。三个层次逐级递进,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应该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基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共赢发展企业作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校企合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作用。关于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共赢,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许多参会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既有企业代表分析如何与高校共建合作,发挥企业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意义,也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基础上阐发产教融合观点。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邢国强博士的演讲题目是“行业学院培养新能源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他提到,阿特斯公司于2009年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光伏科技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校、企协同育人,创建了企业深度参与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要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模块化的设置,以满足不同企业对各种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工程背景下的师资队伍能力、结构转型,形成一支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专职教师相结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探索合作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新体制,构建政府、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与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他总结了行业学院的特点:第一是教育的共同体,融合政府政策的资源来共同培养主要是应用型的人才;第二是在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创新,使人才培养组织与管理能够比较好的适应业界的市场化机制;第三是业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催生了教育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方面的全面改革;最后是协同发展机制的创新,面向地方优势产业和战略发展的需求,通过校政企合作带动相应学科发展。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黄桢院长作为能源产业的参会代表,作了主题为《共同责任和使命,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的演讲,重点从企业的纬度探讨了如何与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培养人才。基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层面,他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国内的应用型大学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它还需要企业的大力参与。需要校企紧密合作,构建共赢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培育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又以西南油气田的行业需求为背景,介绍了产教融合的具体案例,强调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共同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点,使企业、大学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需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共同修订核心专业课程、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合力打造师资队伍、企业及高校人才的双序列流动等,并打造国家“联队”,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呈现多赢效益。浙江海特科技有限公司人事总监张明文先生作了《工业教学数控技术培训机及工业教学机器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演讲,介绍了大数据时代下传统机床制造以及机器人发展的行业背景。海特科技公司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开展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建造机器人多功能虚拟仿真数字实训平台,让使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过程中接触到机床加工的相关工艺。校企双方通过组建教师、学生团队,集机器人研发与教学于一体,公司则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来自中国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林均烨教授作了主题演讲《以跨领域产教融合学习打造改变世界的创新创业教育根基》。他介绍了创新创业的两种主要模式——技能型创业和商业模式创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跟产业界结合才能够落地,提出了以跨领域产教融合的学习模式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他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兼具创新和创业两方面的课程,例如技能型创业的教育除了让学生接受技能培训之外,还应接受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要学习涵盖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研发、财务、信息以及法律端的管理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未来世界会如何变化,在了解这些变化的基础上做好未来创业及就业的应对准备。他希望通过跨领域的学习,通过产教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起改变世界的创新创业教育根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国首席代表Auge先生作了主题发言“具有挑战性的转型,如何支持中国应用型技术大学成为区域经济教育服务供应商”,介绍了德国在功能性教育和实践培训方面的突出特点,强调德国的实践教育体系最为关注的就是学生未来所就业公司的需求。美国社区大学联盟中国总代表郭雅琴女士发言的主题是“美国社交大学产教结合应用课程创新”,围绕课程建设这个核心问题同与会者分享了美国社区大学如何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应用课程的开发,以及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形式的特点,同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社区大学进行有深度的合作。此次论坛中,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美国社区大学联盟分别与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德国德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李学军、范俊华等在其所提交的论文中,剖析了德国企业在应用型科技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企业的人才和技术需求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企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企业直接参与大学教学内容的制定;企业技术骨干被高校聘为大学教师;企业直接参与高校的科学研究,为高校提供最实用的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及设备;企业是新技术的优先使用者;企业也是高校办学质量的推动者和重要评判者,等等。四、结语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旨在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此次秋季论坛在“服务创新、致力创业”的主题下,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参会代表以国内外应用技术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以研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探求,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在促进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加快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职责与使命。当前,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链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完成自身转型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现代职教体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是其适应高等教育新常态、服务驱动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职责所在。其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培育创业文化。地方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结合自身教育的发展基础与特点,探索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要与推动向应用型转变紧密结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创业型反应,逐步培育创业文化,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要关注对大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层次培养,注重理论教学、技能培养与实践训练相衔接,以及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产学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最终构建并完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应该积极介入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市场化优势,与高校在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构建共赢机制,共同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及推动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作出贡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还应积极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美国社区大学等先进的教学与产学研合作经验,在与国外应用技术类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中,不断提升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 本文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36期。




欢迎光临 兰州财经大学 兰财论坛 (http://bbs.baiqingti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